山西大学,和它背后的故事
钱端壮教授在新中国成立不久,曾去山西大学理学院数学系担任过首届数学系系主任。后来,随着国家发展,院系调整,钱端壮教授被调往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担任教授,直至退休。而大家对山西大学的发展历程却鲜为人知,为此,我们在网上找到一篇文章,供参考分享。
实际上,山西大学的前身为山西大学堂。在1902年,山西大学堂建立后,它便成为
中国最早的三所国立大学堂之一,和北洋大学堂(现天津大学),京师大学堂(现北京大学) 一道开启了中国高等教育的新纪元。
在此特向推荐此文的钱大都教授,表示感谢!
编者 钱诚德(上海交通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
然而真要了解山西大学,还得从丁戊奇荒说起。
从1876到1879年,整个华北地区遭遇了几百年未见的旱灾,旱情持续整整4年,覆盖了山西、河南、陕西、直隶、山东等北方五省,并波及江苏、安徽、四川北部及甘肃等地。据不完全统计,仅山西、河南、直隶、山东四省,1876年就有181个县受灾,1877年有274个县受灾,1878年有285个县受灾。1876-1878年,整个灾区受到旱灾及饥荒严重影响的居民人数,估计约在1.6亿到2亿之间,约占当时全国人口的一半以上。由于这次干旱时间长,人民生命财产损失尤为惨重。山西、河南等华北各省共饿死病死1000万人之多,而山西、河南等地灾情最为严重,仅在山西太原府,灾前人口100多万,死亡95万,活下来5万,死亡率达到骇人听闻的95%。灾情传至各地,举世震惊。英国著名传教士李提摩太此时正在山东传道,闻听此讯,立即决定赶赴山西救灾。到了山西,眼见各种灾情惨状惨不忍睹,于是将其书成文字,散往各地,为山西向全世界求救。求救很快得到回应,来自世界各地的救援资金和各项善款逐渐汇到了李提摩太手中,由他联系中国官府发放灾民。受到救济的百姓十分感激,连连称呼他“鬼子大人”。
李提摩太因此与山西结缘,留在山西进行传教工作,直到1886年离开。由于丁戌奇荒的赈灾工作,其他许多地方的西方传教士亦纷至沓来,山西渐渐成为了一个传教士云集的地方,各地都有传教士活动,他们修建教堂,建立医院,开办小学、孤儿院,也使得基督教得以迅速传播。然而不幸的事情却很快来了。
当初,那个在山东煽起义和团运动,并将它搞得越来越大,轰轰烈烈直到让义和团进入北京的巡抚毓贤,此时却被调到了山西来做巡抚,此时正是1900年。这个狂热的排外分子,顽固而又保守,这种愚昧而又冥顽不化的人,一方面在坚持自己颟顸无知的同时,又表示出了惊人的冷酷和血腥。他在山东煽起了义和团,现在离开了,又把他的无知狂热带到了山西。
此时山东义和团已进入直隶,又在清政府默许下进入北京,慈禧利用义和团对付洋人,于是义和团在北京开始大规模焚烧教堂和屠杀无辜基督教徒,终于引起了八国联军进攻北京。清政府同时向各国宣战,但很快北京就被各国攻陷,慈禧狼狈逃往西安。
与此同时,狂热的毓贤又在山西掀起了义和团运动,开始疯狂屠杀西方传教士和基督信众。聚集在山西的众多传教士,便成了毓贤极端仇外阴暗心理和极度愚蠢的报复对象。无数的底层农民被愚昧疯狂的煽动起来,他们听从毓贤,开始了广泛杀戮。太原东夹巷教堂、大北门教堂以及众多教会医院、教会学校被焚烧,外国传教士被毓贤以保护安全为借口监禁于猪头巷客馆。7月9日,毓贤身穿朝服拜见八十多岁的老母,表示自己为了国家,不能顾及老母和家庭。愚蠢而又悲惨的一幕,至今思之,仍令人悲恨交织。
辞别老母之后,毓贤离家,将44名外国传教士、17名中国教徒以及从寿阳押来的英国教师毕翰道—家7口人,全部带到了巡抚衙门西辕门前,在百姓的围观之下一一杀害,哀号之声传之千里。毓贤将他们屠戮之后,又将他们枭首示众,剖心弃尸,备极残酷。这些遇难者中,包括在山西传教十年之久的山西北境教区正副主教艾士杰、富格辣,而艾士杰则是被毓贤亲手杀害的。
与此同时,山西各地也开始了血腥杀戮,义和团设坛拜神,焚烧教堂,教民们纷纷躲入教堂避难,但大多都未能幸免,教堂被攻破之后,都遭到了残酷杀害。据统计,整个庚子之难中,山西全省79个州县共杀教士191人,教徒、教民及子女1万多人,被毁教堂、医院225所,被烧拆房屋两万余间,后果可谓全国之最。这些被杀害的传教士们,大多是丁戌奇荒后过来,为了救助受灾无助的人们,无私的奉献了他们的一切。然而他们没有料到,就在他们想要服务的这块土地上,疯狂的人们却早已失却了人性。他们付出了财产,心血和所有的精力来进行救赎,帮助,最终却付出了自己和所有家人的生命。
事件发生后,为了收拾残局,清政府又开始了对义和团的镇压,并被迫同八国签订了《辛丑条约》。在八国联军惩办罪魁的要求下,慈禧先将毓贤发配至新疆,在毓贤行抵兰州的时候,又下旨将他就地正法。毓贤对此至死不悟,执迷不悔,还认为自己是为国分忧,生死光明,是在以死报君恩,可谓狭隘愚顽到了极点。
毓贤被处死之后,新任巡抚岑春煊面临巨大难题。由于山西杀害传教士数目巨大,损失惨痛,山西被要求每年分担庚子赔款中116万两的巨额数目,同时赔偿山西教会损失263万两,为殉难教士立碑。这项数目实在太大,同各国交涉亦困难重重,于是,人们又想起了李提摩太。
在帮助山西赈灾的过程中,李提摩太和山西结下了深厚感情。面对山西再次出现的困境和召唤,李提摩太事隔多年,又踏上了山西这块土地,来与岑春煊共同协商处理。自离开山西,李提摩太在北京加入“强学会”,聘请梁启超为私人秘书,参与维新活动,与李鸿章等高层人都有广泛来往。面对悲剧,李提摩太痛不可支,他认为这场悲剧的根本原因不在其他,就在于人们的愚昧无知。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必须通过办教育。于是,建立一所现代化的山西大学,开始在李提摩太的脑海中酝酿了。
李提摩太找到了英美等国公使,极力劝说他们放弃部分赔款,将这笔款项留在山西,同时向李鸿章要求向山西罚银五十万两,但这笔钱不能交给政府,而是将它们都作为专款在太原开办高等学府,以启迪教化,设立学堂,专门教育有用之学,使官绅庶子学习各项真正学识知识,以使他们今后不受迷惑。在李提摩太与岑春煊的多次协商努力下,终于,1902年,山西大学堂建立,并成为了全国继京师大学堂、北洋大学堂之后的第三所大学堂。
图2。左起:李提摩太与岑春煊
今天的山西大学已经久不闻名了,然而,当初刚刚组建的山西大学,就展现出了它耀眼的光芒。由于它是李提摩太所建,因而从一开始,就有着比当时普遍中国都更为先进的理念。它是全国最早开设光学、电学、声学、量子力学等等现代学科的学校,设有中西专斋,教师来自世界各地,由全世界招聘而来。今天的山西大学,连自己的出版社都没有,然而刚建立不久的山西大学,就已经建立了自己的出版社,它设于上海,全国众多大学都使用山西大学出版社印制的教材学习。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整个民国,山西大学始终面向世界,教师队伍来自世界各国,成为教育界令人向往的大学之一,这种情况直到建国后的1952年彻底终结。
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山西大学逐渐被彻底肢解。先是山西大学法律系并入北京大学,接着文、理两院合中文、历史、外语、教育、数学、化学、生物7个系及中文、史地、数学、理化、生物、体育5个专修科合并,改称山西师范学院。同时,工学院合土木工程、采矿工程、冶金工程、化工工程、机械工程、电机工程、纺织工程7个系中的冶金工程系参与组建新成立的北京钢铁工业学院(今天的北京科技大学),纺织工程系和采矿工程系则并入了西北工学院(今西北工业大学)。而工学院的其余部分如机械工程、电机工程、土木工程、化工工程等4个系则独立建校为太原工学院(今天的太原理工大学)。医学院(合医学系)独立建院(今山西医科大学),法学院则改称财经学院(合经济、工商管理、会计3个系),后来划归到了中国人民大学。就此,被拆解的山西大学最终从中国高校舞台上落幕,各个部分分别并入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科技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一部分独立成立学院,甚至一度取消建制,这座昔日全国知名的高等学府,从此终于成为了一所默默无闻的地方大学。
今天,山西大学的历史,鲜明地写着1949年后国家计划的历史。地方包括各地的发展,都和国家的政策导向息息相关,经验教训,值得人们深思!
图3。山西大学堂旧址 —— 牌匾的文字为校训:左起“良 俊 崇 登”四字。
“登崇俊良,求真至善”,意思是教导学生不断攀登成为才俊,追求真理与美德。
图4。山西大学堂
图5。山西大学堂
取自:百度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