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物陈列所的兴衰及其历史地位述评(下)
段勇
《故宫博物院院刊》2004年第5期
四 万象更新奠基业
古物陈列所建立后,紫禁城前朝从此揭开了神秘的面纱,成为向社会公众开放的博物馆,并在当时的学术界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1.保存文物
民国初年,当权者常将古物陈列所的文物用于公务交际,或直接调取,或临时借用,或作价购买(按照古物陈列所成立之初的估价)。
据不完全统计,从1914年5月至1919年9月,因国务、外JIAO之需,总TONG、总LI、农商部长、陆军参MOU长等人共从古物陈列所提用玉玺、玉册、围屏、景泰蓝、瓷器、盆景、地毯等约100件 。
1918年9月至1919年8月,仅国务院秘书厅就从古物陈列所提取了83件器物,包括古铜器、康雍乾瓷器等,共估价1909.1元,其中一件“乾隆款冬青釉中碗”仅估价1角 。
上行下效,弊端丛生,1918年内务部庶务科也擅自从古物陈列所提取黄色宁绸马褂料五十疋,后被追回 。
在“各官署往往随意提取”古物陈列所藏品尤其是瓷器的情况下,为了加强文物保护,1919年8月30日内务部“奉大总统谕:古物陈列所所存瓷玩,各件均极宝贵。此后无论何官署概不得提取物件。遇有必要用途,必须呈经该部转呈核准,方得提给。”
1920年部分古物清册编辑完成后,内务部进一步明令“嗣后此项古物务当妥慎保存以垂久远。自大总统以迄各机关一律不得提用。”
除承德、沈阳运京文物外,古物陈列所建立后,还陆续接收了 南薰殿收藏的历代帝王贤哲图像、雍和宫经书文物、柏林寺藏经版及各部、各地送交的文物,到1934年,古物陈列所藏品达28万余件。其间由内务部拨款,对收藏的部分贴落、画像进行了揭裱、临摹。
2.保护古建
古物陈列所建立以来,“对于所辖之殿宇楼阁城台,凡应修理者,每年均加以修葺” ,例如:
1914年修缮 午门西雁翅楼、修理午门西方亭、疏浚御河;1919年维修 体仁阁;1930年接受中外公私捐助1万余元并自筹3千元,修缮东南和西南 角楼及东西南三面城台;1931年修缮 太和门内 弘义阁;1934年修缮 东华门城楼及体仁阁。
此外,还陆续铺修东华门至 西华门道路、堆筑十八槐和 断虹桥北面假山、增辟 武英殿花园、栽种松柏槐柳等树,美化所内环境。
3.展览开放
在紫禁城外朝全部开放后,古物陈列所的基本陈列为:太和门两庑陈列古代盔甲及法帖, 太和殿陈列各种宝座、古铜宫薰、珐琅、雕漆、品级山及大画轴, 中和殿陈列珐琅宝塔、佛堂乐器、紫檀雕花柜, 保和殿陈列各种金漆床几、各种围屏及大画轴, 文华殿区域陈列历代名人书画、织绣、挂屏、大件珐琅瓷器及越南大象牙、英国钟表,武英殿区域陈列历代青铜器、玉器、官窑瓷器、珠宝、古琴、书籍、文玩、马鞍、音乐钟等。上述常设陈列,在1933年古物南迁后,有比较大的调整。
此外,1930年冬,还开辟了洪宪馆、武器馆、毡毯陈列室、戏衣陈列室等临时陈列室,逢节日开放,不另售票。
古物陈列所全年365天开放,展室内禁止吸烟和摄影,门票分为“定价券”(各参观点分别售票)、“联合券”(即通票)、“半价券”(用于国庆及春秋各节或优待学术团体)、“军人券”(优待军人)、“免费券”(主要用于优待清华学校教职员及学生)等不同种类。2000年5月1日在报国寺举行的“北京第二届门券拍卖会”上,20世纪30年代的2枚古物陈列所联合券被列为“顶级珍品门券”,拍卖底价为1100元。最终流拍,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古物陈列所尚未被社会大众了解。
“自本所开办以来,中外人士前来参观者岁时不绝,而外人之临莅京师者尤莫不以先睹为快。” 南京Z府接收后的1928年后半年观众人数为48182人次,1929年全年为62219人次,1930年为74408人,1931年达到最高的79304人次,其后受“九·一八”事变后政局动荡影响,参观人数逐年下降,1932年为72936人次,古物南迁后观众人数下降幅度更大,1933年减为51262人次,1934年前半年为33598人次。与目前故宫博物院类似的一个现象是,每年10月通常是古物陈列所的旺季,观众人数大大超过其他月份。门票收入也是1930年度(1930年7月至1931年6月)最高,达到54687元。
4.学术研究
在学术研究方面,1917年着手编辑古物总目,1919年首先完成书画目录,至1925年基本完成全部总目。为方便外人研究、利用古物陈列所的资料,1924年制定了《特许考鉴古物规则》九条,因规定太严,又于1927年进行了修订,并将武英殿西庑三间厢房腾出作为特许研究室。1927年还正式成立了鉴定委员会,分书画、陶瓷、金石、杂玩四组,延聘罗振玉、萧恁、徐鸿宝、福开森、徐宝琳、容庚、陈承修、庆宽、马衡、陈时利、陈汉弟、邵长光、郭葆昌、宝熙、陈浏、颜世清、王国维、王禔、袁励准等19人(人员后来有所调整)为鉴定委员⑧
。
20世纪30年代,古物陈列所开设了一个国画研究室,于非闇、黄宾虹等均曾在内GONG职,培养了田世光、俞致贞、郭味蕖等。有人评价:“古物陈列所展示的历代名作,画家可以观看,可以临摹,大大改变了画家看不到历代名迹的状况,对中国现代绘画产生了很大影响。现代中国画从世纪初逐渐抛弃‘四王’,改而追踪宋元。从金城到南方的吴湖帆、冯超然、张大千、谢稚柳等等,都以模仿学习宋元为荣,特别促进了工笔画的发展。这个风最初是从古物陈列所刮起来的。”⑨
古物陈列所积极参与社会学术活动,在当时的学术界拥有较大的影响。1926年,德国国家航空公司为开辟从柏林经北京到上海的航线,资助以瑞典人斯文赫定为首的德、瑞科学家组成所谓“远征队”,计划到中国西北进行全面考察。包括古物陈列所在内的北京各学术团体认为此举有损我国主权,于3月5日成立中国学术团体协会,推举北京大学地质系李四光、北京大学考古学会袁复礼、古物陈列所周肇祥、清华国学研究院李济四人为代表与斯文赫定谈判,最终商定由中外合作组织“中国西北科学调查团”,双方协议由中国学术团体协会理事会当日执行主XI周肇祥与斯文赫定签字通过。古物陈列所还特地为10名中国团员认助“出发治装费”100元。
1931年“九·一8”SHI变后,国联派调查团经 北平东北,古物陈列所联合各文化机关、大学、团体,在保和殿举行招待会,欢迎国联调查团,并承担全部招待费。
5.编辑出版
1916年2月古物陈列所自购机器建立了印刷室,GU工印制明信片对外出售。《中国‘99世界邮展大地拍卖目录》中有民国“古物陈列所珍藏”明信片一组42枚,被定为“中上品(P)”估JIA为人MIN币400-800元。
1916年5月翻印历代帝王像。
1925年4月由内务部拨款一万元将基本编辑完成的古物总目正式付印。
1926年11月拓印所藏部分商周青铜器铭文,定价出售。
清朝乾隆时期,曾将内府所藏青铜器敕编 《西清古鉴》、《宁寿鉴古》、《西清续鉴》(甲、乙),唯独承德BI暑山庄所藏青铜器未编,而这批器物号称最精,因此1928年古物陈列所特请容庚从承德BI暑山庄运来的851件青铜器中精选100件,历时数年编成《 宝蕴楼彝器图录》,由哈佛燕京学社印行。
1928年3月请内务部派员测绘古物陈列所平面图,并印制《游览路线全图》一千张出售。
1928年4月还将有关宫殿、郎世宁画白鹰、古月轩瓷器、香妃画像等照片提供给北洋Z府交通部供其编辑《全国中英文旅行指南》之用。
至二十世纪30年代,古物陈列所共有:单幅或成套的古代绘画、人物画像、花鸟画、 山水册页、书法碑帖、明信片、缂丝、照片、地图、游览指南等各种印品共82种,售价从1元到30元不等。
6.安全保卫
古物陈列所成立之初,是由护JUN管理处和京师警察厅分别派遣JUN、警共同负责保安守卫。1920年统一改编为警卫队,由古物陈列所直接管理。1924年警卫队又纳入内务部警察系列,编制140余人(当时职员仅40余名)。1928年南京Z府接收改组后仍有83人(职员为33人),“九·一八”事变后又恢复为100名,并在1932年的经费预算中增列“防务费”5352元。1933年春,古物南迁,古物陈列所一度停止售票,经费无着,被迫将警员编制缩减为69名。当时的保安人员除负责古物陈列所的安全保卫外,还承担检票、管理图书俱乐部、维护游览秩序、打扫所内卫生等工作。在古物南迁中,保安人员也参与装箱、搬运等工作。
1914年7月1日中午,西华门内石板库东墙外堆放的木材着火,幸被及时扑灭。随后在所内安装自来水,大大改善了消防条件。这是古物陈列所记录的第一起火灾。
1916年5月31日早晨例行检查武英殿展柜时,发现敬思殿内一柜盖锁簧损坏,遗失铜满达、云龙镀金爵盘、白玉双龙耳盂、金柄盘各一件。后将当夜3名执勤警卫送交护军管理处司法科审讯。这是古物陈列所记录的第一起文物被盗案。
有意思的是,1925年10月 故宫博物院成立之初,内务部曾从古物陈列所抽调40名警察,成为故宫博物院警卫队的骨干。但当时故宫博物院不愿受制于北洋Z府,对外宣称警卫队全是故宫博物院自行编练组建的。
注释:
①《古物陈列所1914-1927年大事记》,故宫藏《古物陈列所档案·行政类》第39卷。
②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三辑《文化》第220-222页,江苏古籍出版社。
③《古物陈列所1914-1927年大事记》,故宫藏《古物陈列所档案·行政类》第39卷。
④《古物陈列所1914-1927年大事记》,故宫藏《古物陈列所档案·行政类》第39卷。
⑤《古物陈列所1914-1927年大事记》,故宫藏《古物陈列所档案·行政类》第39卷。
⑥《古物陈列所二十周年纪念专刊》第58页,北平古物陈列所1934年。
⑦《请派员测绘本所平面图以便制印发行》(1928年3月26日),故宫藏《古物陈列所档案o编辑出版类》第15卷。
⑧《内务部古物陈列所鉴定委员会简章并委员名单》(1926年12月),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三辑《文化》,江苏古籍出版社。
⑨郎绍君,广东美术馆网站(http://www.gd-art.com)。
五 分久必合意阑珊
古物陈列所的发展历程可大致划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即北京北洋Z府时代和南京国民Z府时代。前一时期,古物陈列所得益于它与北洋Z府的密切关系,事业快速发展,这一时期的几任所长治格、杨乃赓、吴含章、周肇祥都是Z府的部、省、司级官员。后一时期则受其与北洋Z府关系的牵连,被南京Z府打入另册,局面每况愈下。
在故宫博物院成立之前,古物陈列所是中国博物馆的当然代表。1925年10月10日故宫博物院成立后,古物陈列所的地位和影响开始受到削弱。古物陈列所为国立,得到北洋Z府支持,而当时北洋Z府的权威已面临南方国民党Z府的严重挑战;故宫博物院属于公立,其创始人多与国民党有密切联系,故始终与北洋Z府保持距离,甚至宁可贷款维持也不接受北洋Z府的经费,而且故宫博物院有一批著名学者加盟,社会影响面更广。
南京Z府成立及北伐成功统一全国后,与倒台的北洋Z府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古物陈列所立刻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1928年6月南京Z府接收古物陈列所,开始改组机构、裁汰冗员、核减经费、清点文物。
但此时的故宫博物院同样前途未卜。1928年6月在国府第74次会议讨论故宫博物院组织法及理事会组织条例时,国府委员经亨颐提案主张废除故宫博物院,拍卖故宫,将故宫藏品中有美术研究价值的物品交给一般的博物馆分别陈列。结果会议决定将故宫博物院组织法及理事会组织条例送还中央政治会议再行复议。故宫博物院内外同仁闻讯奔走呼吁,社会舆论也为之哗然。胡适在同年7月发表的《名教》一文中就讥讽将“故宫博物院”改称“废宫博物院”属于名教信徒的“大改革的事业”。在张继、易培基等人秉笔直陈、据理力争下,两月后第155次中央政治会议一致通过维持原议。经过此次有惊无险的危机,故宫博物院更显勃勃生机。1928年10月,公布《故宫博物院组织法》和《理事条例》,故宫博物院成为直属于南京国民Z府的机构,蒋介石、张学良、宋子文、蔡元培、九世班禅等政界、军界、财界、学界、宗教界的许多头面人物出任理事,院长由农矿部长易培基兼任。虽然1932年8月 北平政务委员会又一次决议“呈请中央拍卖故宫文物,购买飞机五百架”① ,但已难掀大浪。
与此同时,古物陈列所则走上了完全不同的道路,由原来直属北洋Z府内务部一度改为归南京Z府内政部北平档案保管处管理,缩减编制,所长改称主任。地位一落千丈,影响迅速衰落,从此与昔日的辉煌渐行渐远。
1930年,控制平津地区的阎锡山联合冯玉祥反蒋,爆发中原大战,古物陈列所也短期脱离了南京Z府的管辖,也正是在这一时期古物陈列所特地在东、西华门镌刻了“古物陈列所”门楣,似乎以此宣示自己的存在。中原大战以张学良的东北军出关帮助南京方面获胜告终,南京Z府名义上重新恢复了对平津地区的统治,而平津的实际控制权掌握在张学良手中。
同年,以国民Z府主XI蒋介石领衔的10名故宫博物院理事联名提出《完整故宫保管办法》并经行政院第91次会议批准,将中华门至 保和殿原属古物陈列所、国立历史博物馆的部分全部交由故宫博物院接收管理,将古物陈列所来自沈阳故宫的文物归还沈阳故宫,其他文物先由故宫博物院挑选配置旧藏,剩下的将来运往南京筹建新的博物院。此《办法》中,不称“古物陈列所”而称“古物保存所”② ,用意当是忽略其博物馆性质,贬低其地位和价值。而将沈阳故宫运来之古物归还沈阳,无疑是向当时北平实权人物张学良示好的表现。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北平地区散兵游勇日渐增多,“甚至有身着军服未佩符号之军人来所游览,在 太和门前无故放枪情事”,“及天津发生事变,平地谣诼益滋”③ 。合并计划无形停顿,古物陈列所转入应变时期,增招20名警察,添设军用电话专线,准备了上千袋沙土用于防守各门,各项业务处于维持状态。在1931年以前,古物陈列所每年的门票收入都高于其年度支出经费数,但是从1932年开始,门票收入就不敷支出了,且赤字一年比一年大。1933年至1935年,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曾一度占用 文华殿,更使经费局促的古物陈列所雪上加霜。
在日本侵占东北、觊觎华北的形势下,为了保护中华民族的珍贵文化遗产,国民Z府秘密决定将北平古物南迁。但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消息传开后,社会舆论反对声高,认为是重古物轻人民、动摇民心的举动。反对南迁的人士还建议“在故宫择地建筑极坚固的地库以资保存,人民愿担负一部分费用”④ ,古物陈列所前所长周肇祥也在太和门公开演讲,呼吁Z府收回成命。这反倒促使南京Z府加快了南迁古物的进程,专门从行政院、内政部派来数名“监运专员”进驻古物陈列所,“昼夜督率员警赶办装箱”。
第一批南迁古物全部是故宫博物院的,从第二批南迁开始,加入了古物陈列所以及颐和园、国子监的文物。共分五批南迁至宁。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南迁文物又分三路西迁入川。
古物陈列所南迁古物共5415箱,共计111549件,其中:瓷器93707件,铜器1729件,玉器786件,铜珐琅2817件,字画493件,珍物94件,文玩1687件,书籍6415件,刺绣75件,钟表59件,雕漆123件,盆景131件,挂屏204件,铜镀金749件,铺垫661件,紫檀小床1件,藏经1319件,戏衣345件,宝座1件,弓128件,刀20件,象牙5件。1932年至1933年间,古物陈列所南迁古物各种费用(装箱、搬运、晾晒古物)共计110045.12元,是古物陈列所成立以来最大的一笔专项支出。而古物陈列所成立前夕从沈阳故宫和承德 避暑山庄运送数百箱20余万件文物到北京,无疑为这次古物南迁和西迁积累了一定经验,打下了良好基础。
1935年5月国民Z府在“机关裁并、政费紧缩”的原则下再次重申“北平古物陈列所并入故宫博物院、古物保管委员会并入内Z部。”⑤ 古物陈列所则多方呼吁Z府“重付shen查,暂缓归并”⑥ ,并表示可千方百计节省经费。6月经内政部提请行政院第217次会议复议,决定暂缓归并,但将古物陈列所的年度经费缩减12%⑦ 。
1935年12月至1936年3月在伦敦举办“中国艺术国际展览会”。中英两国元首任赞助人,中英双方组成的筹备WEI员会从中国6家收藏单位和1位私人收藏家的藏品中共同选定1022件参展艺术品,故宫博物院的居其大半,古物陈列所有57件入选。这是中国文物第一次大规模出国展览。展览会传播了中国文化,彰显了民族意志,获得极大成功。英国工业大臣戈尔(W.O.Gore)表示:“由这个展览会可以更加知道中国的灵魂。”⑧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Z府1946年再次决议将古物陈列所并入故宫博物院,并于1948年基本完成合并。古物陈列所南迁文物则全部拨交中YANG博物院筹备处,1949年中YANG博物院筹备处挑选852箱精品运往台湾,其余成为今日南京博物院的藏品。
古物陈列所从此迷失在历史的尘埃之中。
注释:
①流泉等《尘埃历尽——中国珍贵文物蒙难纪实》第299页,山东画报出版社,1999年。
②《完整故宫保管办法》,故宫藏《古物陈列所档案·行政事务类》第58卷。
③《古物陈列所概略及所务工作情况的报告》(1932年),故宫藏《古物陈列所档案·领导指导类》第6卷。
④周肇祥:《在古物陈列所二十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古物陈列所二十周年纪念专刊》。
⑤《大公报》,民国廿四年(1935年)五月廿八日。
⑥故宫藏《古物陈列所档案·组织人事类》第90卷。
⑦《世界日报》,民国廿四年(1935年)八月八日。
⑧转引自张品兴选编《国民性面面观》第224页,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9年。
六 黄沙吹尽始见金
时过境迁,我们今天应该能够客观地认识古物陈列所了:
1、它是我国近代MIN主G命的重要成果
古物陈列所有幸诞生在中华民族刚刚挣脱封建枷锁的特殊年代,是我国近代MIN主GE命的光荣产物和反复辟DOU争的重要成果。尤其是1914年至1924年的十年间,在逊帝溥仪仍居后宫、封建复辟阴影几度笼罩下,古物陈列所犹如一面共和大旗,在封建堡垒的中心猎猎飘扬。
2、它是中国第一家国立博物馆,而且长期作为国家博物馆发挥作用
人们通常将1912年7月开始筹备的国立历史博物馆视为我国第一家国立博物馆,但真实情况是“其时孔庙里设了一个历史博物馆筹备处,处长是胡玉缙先生。‘筹备处’云者,即里面并无‘历史博物’的意思” ①。事实上直到1926年国立历史博物馆才正式开馆。
而与之几乎同时筹备的古物陈列所在各种因素推动下1914年就正式开馆 ②,早于国立历史博物馆12年。虽然古物陈列所没有以“博物馆”命名,但这是由于当时我国通常将艺术类博物馆称为“陈列所”,而将综合类尤其是自然类博物馆称为“博物馆”所致。
古物陈列所的倡立时间虽可能略晚于国立历史博物馆,但是由于前者的倡立者朱启钤与北洋政府的关系远比后者的倡立者蔡元培与北洋政府的关系密切,因此古物陈列所比国立历史博物馆更多地得到了北洋政府的支持,以至前者很快成立,而后者却迁延日久。
在1913年12月24日与《古物陈列所章程》同时颁布的《保存古物协进会章程》中可知当时国民政府是将古物陈列所视为“国家博物院”的前身。而古物陈列所的英文名称就直接译为The National Museum(国立博物馆或国家博物馆) ③。
1925年2月美国纽约中央博物馆(疑即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东方艺术所所长购得旧瓷斗一件,据查是庚子年从天坛遗失的,于是通过福开森转交归还中国。当时就是由古物陈列所代表中国接收保存。
古物陈列所还先后接待过英国王子、法国元帅、美国将军、日本议长、俄国公使、美国美术陈列所所长、法国巴黎博物院院长等众多外国贵宾。
3、它是中国第一家宫廷博物馆
古物陈列所设在昔日皇宫,收藏陈列昔日皇室用品,并保留了部分原状陈列,当然属于宫廷博物馆,如同后来的故宫博物院一样。
古物陈列所占据了今日故宫博物院的半壁江山,紫禁城最具象征意义的太和、中和、保和、文华、武英等宫殿尽在其间,紫禁城四周 东华门、 午门、 西华门、 神武门四座城门有其半。在古物陈列所中、后期,上述区域均属开放游览范围。
其中还保留了不少原状或原状式陈列,如:“ 太和门……陛间列古铜鼎四,门前列铜狮二…… 露台列龟、鹤彝器各二, 日晷、 嘉量各一,金缸四口,龙墀三重,丹陛五出……上下列宝鼎十有八…… 传心殿……现所陈列之物为清代皇帝书房、寝宫各种御用品,其布置式样系仿燕居情形,与他殿景致不同…… 浴德堂……清乾隆时改为香妃沐浴之所,仿土耳其式建筑,室旁有水井,蒸锅、水管一切设施宛然尚在。室内有香妃戎装、便装像及白玉佛、珐琅宫薰器具等。” ④
在《中国大百科全书·文物博物馆》洋洋万言的“中国博物馆史”词条中对“古物陈列所”虽只有二句话,但评价尚属公允:“1914年,内政部接收奉天(今辽宁沈阳)、热河(今河北承德)两地清廷行宫的文物古玩,运到北京故宫 武英殿、 文华殿等处,成立古物陈列所,治格为所长。这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以帝王宫苑和皇室收藏辟设的博物馆,首开皇宫社会化先例。” ⑤
4、它是中国第一家艺术博物馆
所谓“陈列所”,当是Gallery的意译,通常指艺术类博物馆。美国国家艺术馆最初即被翻译为“美国美术陈列所”。
庄士敦《紫禁城的黄昏》就将古物陈列所称为国家艺术馆:“收藏大部分该宝藏的武英殿作为国家艺术馆向公众开放” ⑥。
古物陈列所与世界其他国家的昔日皇宫转化为博物馆时一样,也许出于反封建、防复辟的考虑,往往淡化其宫廷特色和历史价值,而单纯强调其艺术性。
5、它开创了中国国立博物馆的诸多“第一”
古物陈列所从创立伊始就设文书、陈设、庶务三课,其中陈设课统管文物保管、展览等事宜,类似欧美博物馆的业务主管制度。
1913年12月24日与《古物陈列所章程》同时颁布《保存古物协进会章程》,附设于古物陈列所的保存古物协进会有点类似未来国家博物院的董事会,而下设的评议部“掌关于审查鉴别事项”,应是我国最早的文物鉴定委员会。后于1927年正式成立古物陈列所鉴定委员会。
改建后的武英殿是我国国立博物馆最早的专用陈列室, 宝蕴楼是我国国立博物馆最早的专用文物库房。
古物陈列所在成立之初,即对承德、沈阳运京文物 “约同古玩商家逐件审定,折中估价”,并由此对文物进行分级。1924年总统宴请外国使臣,从古物陈列所借青铜、陶瓷等53件“上品古物”陈列。1934年古物陈列所清理馆藏文物时,“因所藏古物为数甚多,详细点查非经年不能蒇事,经会同监交委员左恒祥呈准,选择凡在历史上有相当价值之各种极贵重物品,先行点查……由所按照从前鉴定所得最精贵之品,提出古铜、瓷器、画轴、手卷、珠石玉器、笔墨砚章、雕漆等共五百九十六件,共同逐一点验。”⑦
在现代文明方面,古物陈列所也开风气之先:1914年5月安装紫禁城内的第一部电话(逊清皇室占据的紫禁城后宫是在1921年溥仪15岁时才安装第一部电话);1914年7月1日火灾后不久安装自来水系统;1916年2月前建成印刷室并印制出第一批明信片销售;1930年在宝蕴楼偏西院内东房设立照相室;此外,公共厕所也逐步建成。
6、古物陈列所的开放在世界各国皇宫的博物馆化进程中也占有重要位置
让我们以古物陈列所、卢浮宫博物馆、艾尔米塔什博物馆和托普卡普宫博物馆为例,从宫廷始建年代、建成年代、最初作为博物馆开放的年代和全部开放的年代几方面进行比较,不难看出古物陈列所的综合指标仅次于卢浮宫:
表一:古物陈列所 、卢浮宫博物馆等四所皇宫博物馆建造.开放年代对比
古物陈列所的开放是整个紫禁城开放的先声,它为整个故宫的开放作了舆论上、思想上的准备,也为整个故宫的开放积累了经验、创造了条件。古物陈列所的许多规章制度也为后来的故宫博物院所借鉴。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古物陈列所不愧为故宫博物院的前身。
在各界筹备纪念 故宫博物院成立80周年乃至紫禁城肇建600周年之际,谨以此文纪念紫禁城开放90周年。
(作者单位:故宫博物院外事处)
注释:
①《谈所调“大内档案”》,《鲁迅全集》(第三卷)第422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年。
②“内务部为筹设古物保存所致大总统呈”(1912年10月1日)内有“拟请照司所拟,于京师设立古物保存所一处”之语,说明倡议建立古物保存所应在1912年10月1日之前。
③《古物陈列所游览指南》,古物陈列所,约1928年
④《古物陈刘所游览指南》,古物陈列所,约1928年。
⑤《中国大百科全书.文物博物馆》第749页.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年。
⑥《紫禁城的黄昏》第180页。
⑦《古物陈列所二十周年纪念专刊》1934年
作者简介
段勇 上海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段勇,男,汉族,1967年5月出生,四川省叙永县人,中共党员,北京大学考古与博物馆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副研究馆员。
现任上海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段勇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族 出生地 四川省叙永县 出生日期 1967年5月
人物履历 1989年7月参加工作,任中国历史博物馆陈列部专业技术干部 1991年9月调国家文物局人事处任科员、副主任科员 1997年1月任国家文物局博物馆司科技教育处主任科员 2000年5月任国家文物局博物馆司科技教育处助理调研员 2003年3月调故宫博物院任院长秘书兼办公室副主任 2004年2月任故宫博物院外事处处长2007年4月由文化部任命为故宫博物院副院长 2010年4月 任国家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司(科技司)司长 2017年6月 任上海大学副校长 2018年1月 任上海大学DANG委副SHU记、纪WEI书JI 曾兼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博物馆协会副理事长(国际博物馆协会中国国家委员会副ZHU席)、全国文物保护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WEI员等。
长期从事中外文化遗产和博物馆研究,出版了《商周青铜器幻想动物纹研究》《当代美国博物馆》《明清皇宫紫禁城》《乾隆“四美”与“三友”》《清宫散佚文物调查研究》五部专著和《东亚艺术与美国文化》一部译著,发表了《从考古发现看龙的起源及早期面貌》《古物陈列所的兴衰及其历史地位述评》《博物馆与文化遗产的“普世”问题--兼谈我国处理非法流失文物的对策》《抗战时期的国宝大迁徙及其影响》等约50篇专业论文和学术文章。